壹号娱乐新闻中心 /No.1 Entertainment News
2024财年上市公司壹号娱乐,战报:困境突围
2024年的影视行业,正在经历从“流量狂欢”到“内容深耕”的转型阵痛。有的凭借爆款突出重围实现盈利,有的在传统模式与转型的泥沼中挣扎亏损,还有的则站在财务悬崖边缘面临着生死抉择。
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,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。一方面,内容质量成为决定剧集成败的关键因素壹号娱乐,,那些注重内容深耕的公司逐渐崭露头角;另一方面,行业竞争愈发激烈,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,给各剧集公司带来了诸多挑战。
这一年里,哪些剧集公司成功抵御了市场的风雨,实现了盈利?它们的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,又面临着怎样的潜在风险?而那些陷入亏损的公司,究竟是因为传统业务的衰落,还是转型策略的失误?另外,处于财务困境边缘的公司,它们能否摆脱危机,实现逆袭?
2024年整体剧集市场环境充满挑战,但仍有部分公司凭借爆款内容实现了盈利。稻草熊娱乐是唯一一家仅靠剧集业务盈利的公司,凭借头部剧集《漂白》实现盈利与业务突破。
从财务数据看,公司全年营收11.25亿元,同比增33.77%,2023年曾亏损1.09亿元,2024年成功扭亏,净利润达1220万元。
剧集播映权许可业务为核心增长动能,2024年收入同比激增50%至11.24亿元,占总收入99.9%,近乎成为公司收入的唯一支柱。这一数据既凸显了该业务的强大盈利能力,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。
市场合作上,与爱奇艺续签12.6亿元协议(含11部剧集授权),《漂白》单部授权费2.39亿元创新高,彰显其内容创作和市场运营能力。
不过,公司盈利质量方面,毛利率虽从6.4%提升至13.5%,但净利润率仅1.1%,反映影视行业特性。经调整净利润1220万元,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步修复仍需提升。
但公司对《漂白》过度依赖是隐患,该剧热度难续或衍生内容遇冷,营收利润将受冲击。若未来两年无新爆款,恐营收增长乏力甚至可能再亏损。且单一爆款难维持竞争优势,不推新作品易被超越、丢市场份额。
光线传媒在电影领域收获颇丰,全年净利润增长248%,其中《哪吒2》贡献了超37亿元的利润。然而,其剧集业务发展滞后,贡献占比不足15%。
尽管公司重点在IP衍生和动画电影的规划,考虑到近两年影视行业市场波动频繁,单一的电影盈利模式难以有效抵御市场风险。一旦电影市场出现波动或后续的IP衍生和动画电影未能达到预期,公司的业绩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。
目前光线传媒除古装剧《山河枕》还有多部不同题材待播剧集,这些待播剧集有望丰富公司的业务结构,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,降低对单一电影业务的依赖,从而增强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。
芒果超媒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其会员收入表现亮眼,财报显示2024财年平台会员营业额突破50亿元,同比增长18%。
但芒果超媒2024财年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54.7%-64.8%,出现了利润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情况。公司剧集招商情况良好,但推出数量较少,全年仅11部。
在芒果TV用户流失率高达18%、低分综艺项目频繁出现后,芒果超媒也意识到急需加大剧集投入以平衡业务结构。不过剧集业务面临着制作成本上升、采购价格下降的困境,导致这两年的剧集项目表现依旧不佳。
当稻草熊娱乐凭借爆款内容实现盈利时,一批依赖传统模式的剧集公司却陷入亏损泥沼,在行业变革中经历着转型的阵痛。慈文传媒与欢瑞世纪作为典型代表,既暴露了传统剧集业务的深层弊端,也在探索新业务的路上遭遇挑战,成为许多剧集公司在行业寒冬中挣扎的缩影。
慈文传媒2024年财报显示,公司全年营收3.66亿元,同比下滑20.6%,净利润却逆势增长9.8%至3035万元。表面的盈利背后暗藏危机,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3年的1896万元暴跌至-3.53亿元,跌幅达2012%,创下近五年最差纪录。
这一异常波动源于第四季度通过短期催收实现的营收“虚胖”产生的资金压力,公司集中回收历史欠款,导致当季营收占全年45%,但长期应收账款规模仍高达5.2亿元,资金链紧张问题并未根本解决。
作为老牌剧集公司,慈文传媒的传统业务困境集中体现在转型激进与投入失控上。为突破长剧集依赖,公司2024年大力拓展短剧与演唱会业务。
短剧单集成本从5万元飙升至15万元,试图通过精品化抢占分账市场,但分账收入却因平台流量红利见顶而触达天花板,全年23部短剧总分账金额仅1.2亿元,毛利率不足20%,远低于长剧集35%的历史水平。
更严峻的是,传统剧集回款周期长达12-18个月,叠加平台采购预算收缩,公司存货(在制剧集)规模达4.1亿元,较2023年增长17%。
再看欢瑞世纪,财报显示其2024年净亏损2.41亿元,尽管较2023年减亏39.29%,但亏损幅度仍居行业前列。公司影视剧销售收入5.87亿元,同比下降5.15%,而艺人经纪收入暴增86.86%至2.34亿元,占总收入31%,成为唯一增长板块。
这一结构变化折射出传统剧集业务的溃败。平台对古装剧、奇幻题材采购价普遍下调20%,《深潜》等头部项目单集售价从2022年的300万元降至240万元,且因排播竞争激烈,该剧上线后播放量未达预期,衍生品开发计划被迫搁置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项目积压与产能过剩。截至2024年末,欢瑞世纪库存项目达27部,其中已杀青未播出剧集19部,积压比例超70%,包括成毅主演的《英雄志》等备受期待的项目。
这些剧集因平台排期调整、题材同质化等问题长期无法变现,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6500万元。在转型尝试上,欢瑞世纪将艺人经纪从传统的“影视+商务”模式向多元化延伸,2024年成立直播电商子公司,旗下艺人参与抖音、快手直播带货,全年GMV突破3亿元。
此外欢瑞世纪还试水虚拟偶像经纪业务,推出的AI艺人“小瑞”因技术投入高、用户接受度低,相关收入仅1200万元。
有数据显示,A股影视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8%,而许多中小公司更陷入“高负债拍剧-回款延期-杠杆崩塌”的死亡循环。这种现象的背后,是行业长期依赖的重资产模式与政策监管、市场收缩的剧烈碰撞。
以唐德影视为例,这家曾经的“电视剧第一股”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触目惊心的财报:全年营收1.91亿元,同比暴跌43.88%;净亏损2783万元,同比扩大263%;资产负债率高达99.38%,近乎资不抵债。
其核心项目《清宫辞》遭遇平台采购收缩,网传最终以成本价成交,直接导致存货减值超8000万元,占流动资产的67%。更严峻的是,公司连续五年的4.13亿元定增计划“难产”,有息负债占比78%,短期偿债缺口达2.3亿元,退市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。
在这场危机中,唐德影视的CEO更迭成为关键转折点。今年2月,浙江广电集团完成对唐德影视的战略收购,原董事长吴宏亮退居首席内容官,新任CEO由集团内部资深人士担任。这一变动背后,是浙江广电试图通过“资金输血+资源赋能+制度革新”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,将唐德影视打造成旗下唯一的产融上市平台。
新任管理层的战略调整迅速落地,公司拟更名为“华智数媒”,并发布“1234”发展战略,提出“科技+内容+生态”的核心支撑,具体措施包括科技、内容、生态、管理四个方面。
与唐德影视的激进转型不同,柠萌影视选择在短剧赛道与长剧业务中寻找生机。2024年柠萌影视的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12.22亿元腰斩至6.57亿元,净利润由盈转亏达1.84亿元,毛利率从39.4%暴跌至16.5%,净亏损达1.89亿元,版权剧收入下降48.07%,短剧投入也未实现盈利。
作为主要业务依赖版权剧制作与发行的影视公司,柠萌影视明显受到了视频平台降本增效策略、电视台式微的双重冲击。2024年其三部版权剧《猎罪图鉴2》《半熟男女》《你也有今天》均为网播,无卫视版权收入加持。三部剧版权总收入5.91亿元,仅相当于2019年《小欢喜》单剧版权费6.24亿元的九成。
柠萌影视的求变之路是押注短剧。2023年其短剧业务创收3223万元,同比激增12倍,爆款《二十九》总播放量超11.7亿次。
但2024年短剧市场退热,制作与投流成本攀升,财报显示柠萌影视的短剧营销成本占比超80%,投流费用激增使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70.7%,高达1.58亿元。如今短剧行业金融化趋势加剧风险,柠萌短剧项目普遍ROI低于1.2,远未达到盈利标准,去年大力发展的短剧业务陷入亏损状态。
不过,柠萌影视作为能连续推出长剧续集并打造爆款的公司,储备的《三十而已2》《问心2》等系列剧,有望借助高口碑IP巩固和扩大其在长剧市场的份额。与番茄小说合作的《十日终焉》影视化项目备受关注,计划通过“影剧联动”构建生态。
当现实题材门槛高企、过往的大热题材红利不再,押注短剧虽为无奈之举,却也暗含对新增长曲线的迫切渴求。许多没有上市的剧集公司们也像柠萌影视一样,努力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找寻新的盈利增长点,企图在复杂多变的剧集市场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。
对于剧集公司们来说,2024年财报不仅是“压力测试成绩单”,更预示着影视行业旧秩序的崩塌与新生态的孕育。高杠杆模式逐步瓦解,内容生产从“爆款赌博”向“体系化竞争”转变,监管与用户需求正在重塑行业规则。
站在2024眺望今年,无论是盈利、亏损还是伺机而动的公司,都在探索新出路。剧集公司们都知道当下不应只被动应对,更需主动求变。
毕竟,剧集行业的终极竞争,不是财务数字游戏,而是讲好故事、构建可持续生态的能力。唯有如此壹号娱乐,,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足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壹号娱乐,。